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杨帆男:长期缺牙致牙槽骨萎缩修复该如何应对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
在口腔健康的领域中,长期缺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它所引发的牙槽骨萎缩更是给后续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牙槽骨就如同牙齿生长的土壤,一旦因缺牙而萎缩,就会使修复变得复杂。
1. 牙槽骨萎缩的原因:长期缺牙后,牙槽骨失去了来自牙齿的正常生理刺激。在正常情况下,牙齿在咀嚼过程中会将力量传导至牙槽骨,促使其保持一定的密度和形态。缺牙后,这种刺激消失,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牙槽骨逐渐吸收萎缩。此外,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年龄增长、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加速这一过程。
2. 牙槽骨萎缩的危害:牙槽骨萎缩会严重影响修复效果。对于传统的假牙修复,萎缩的牙槽骨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固位,导致假牙容易松动、移位,佩戴不稳定,影响咀嚼功能和舒适度。在种植牙修复中,牙槽骨的骨量不足可能使种植体无法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增加种植失败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形态,不利于美观。
1. 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评估:在进行修复之前,全面的口腔检查必不可少。医生会检查剩余牙齿的情况、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和密度,以及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影像学检查,如口腔CT扫描,可以准确地显示牙槽骨的三维结构,评估骨量的缺失程度和剩余牙槽骨的质量,为后续的修复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1)骨增量技术:当牙槽骨萎缩严重时,骨增量技术是常用的手段。例如,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通过在骨缺损处放置屏障膜,阻止软组织细胞长入,为骨细胞的生长创造空间,促进新骨形成。还有自体骨移植,从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如髂骨、下颌升支等)获取骨组织,移植到牙槽骨缺损处,这种方法骨愈合效果好,但会增加患者的创伤。此外,也可使用骨替代材料,如羟基磷灰石、β - 磷酸三钙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量。
(2)软组织处理:除了骨量问题,软组织的状况也需要关注。萎缩的牙槽骨周围软组织可能不足或质量不佳。可以通过软组织移植手术,如游离龈移植、结缔组织移植等,增加种植体周围或假牙基托覆盖区域的软组织厚度和质量,提高修复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1)复杂情况下的种植方案:对于牙槽骨萎缩的患者,种植牙修复需要根据骨量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是轻度骨萎缩,可以采用常规的种植手术,但可能需要选择较短或较细的种植体,并配合骨粉骨膜的使用。在中度至重度骨萎缩时,可能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适用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萎缩)或垂直骨增量手术,以增加种植区域的骨量,确保种植体有足够的长度和稳定性。
(2)种植体的选择与设计:选择合适的种植体也很关键。一些具有特殊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可以促进骨结合,提高在低骨量情况下的成功率。而且,种植体的长度、直径、形状等都要根据牙槽骨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力学分布和稳定性。
(1)活动假牙的改进:在牙槽骨萎缩的情况下,传统活动假牙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来提高固位和稳定性。例如,增加基托的面积和贴合度,使用弹性义齿材料,或者采用精密附着体等方式,减少假牙在咀嚼过程中的晃动。同时,要注意减轻假牙对剩余牙槽骨的压力,避免进一步损伤。
(2)固定假牙的调整:对于固定烤瓷牙等修复方式,如果牙槽骨萎缩导致基牙条件变化,需要重新评估基牙的支持能力。可能需要增加基牙数量或者采用其他辅助固位方式,如桩核冠修复等,以保证修复体的牢固性。
1. 口腔卫生维护:修复完成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种植牙,要使用专门的种植牙清洁工具,如软毛牙刷、牙间刷等,清洁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和牙面。对于假牙,要每天取下清洁,去除食物残渣和菌斑。定期使用漱口水也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
2.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修复体的稳定性、牙槽骨的变化、软组织的健康状况等。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种植体周围炎、假牙松动等,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
长期缺牙导致的牙槽骨萎缩修复是一个复杂但有章可循的过程。通过准确的评估、合适的术前准备、合理的修复方案选择和精心的术后维护,即使面对牙槽骨萎缩的难题,也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修复,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河南省荣军医院 口腔科 杨帆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