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近千亿市场规模安徽多个部门谋划储备的环境项目即将启动
我国土壤修复市场
据统计,安徽省巢管局、合肥市水务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即将释放近千亿的环境治理市场。11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合肥市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27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部分行业国内领先,应用场景丰富开放。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机遇,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补链强链,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27家,其中上市企业9家,拟上市企业11家,2023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59亿元,形成了以“一谷一园”(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为核心,长丰县、庐江县和肥东县为三翼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已形成了‘环保科技研发—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生产—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服务’。”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科技和产业处副处长张弘介绍,目前合肥市的环保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部分行业国内领先,如中环环保在省内水污染治理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宝龙环保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及设备市场保有量全国第一,“创新能力优势明显,现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53个。”
从2013年起合肥市设立环巢湖项目资金池,归集各渠道资金超400亿元用于巢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场景需求众多;东部新中心土壤修复面积5365亩,释放30余亿元的土壤修复市场,整体治理规模和金额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省巢管局、合肥市水务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即将释放近千亿的环境治理市场。
2019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落户蜀山,正式提出打造“中国环境谷”。“经过近5年的努力,‘中国环境谷’已经从‘基本空白’发展成为全国环境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睿介绍,依据合肥市政府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共建“中国环境谷”合作协议,合肥市征集发布重大环境问题研究课题,以“中国环境谷”为依托,发挥科教优势,整合科创资源,鼓励揭榜挂帅,在研发经费、人才引进上予以支持,支持“中国环境谷”建立首台套研发示范基地。
合肥市还将支持引导谷内企业在多领域多向发展,集成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环境咨询等业务模块,形成统一品牌,成为一站式服务提供方。共建双方努力将“中国环境谷”打造成千亿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绿色转型发展综合服务基地。
据统计,安徽省巢管局、合肥市水务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即将释放近千亿的环境治理市场。11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合肥市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27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部分行业国内领先,应用场景丰富开放。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机遇,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补链强链,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27家,其中上市企业9家,拟上市企业11家,2023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59亿元,形成了以“一谷一园”(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为核心,长丰县、庐江县和肥东县为三翼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已形成了‘环保科技研发—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生产—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服务’。”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科技和产业处副处长张弘介绍,目前合肥市的环保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部分行业国内领先,如中环环保在省内水污染治理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宝龙环保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及设备市场保有量全国第一,“创新能力优势明显,现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53个。”
从2013年起合肥市设立环巢湖项目资金池,归集各渠道资金超400亿元用于巢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场景需求众多;东部新中心土壤修复面积5365亩,释放30余亿元的土壤修复市场,整体治理规模和金额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省巢管局、合肥市水务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即将释放近千亿的环境治理市场。
2019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落户蜀山,正式提出打造“中国环境谷”。“经过近5年的努力,‘中国环境谷’已经从‘基本空白’发展成为全国环境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睿介绍,依据合肥市政府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共建“中国环境谷”合作协议,合肥市征集发布重大环境问题研究课题,以“中国环境谷”为依托,发挥科教优势,整合科创资源,鼓励揭榜挂帅,在研发经费、人才引进上予以支持,支持“中国环境谷”建立首台套研发示范基地。
合肥市还将支持引导谷内企业在多领域多向发展,集成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环境咨询等业务模块,形成统一品牌,成为一站式服务提供方。共建双方努力将“中国环境谷”打造成千亿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绿色转型发展综合服务基地。
据统计,安徽省巢管局、合肥市水务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谋划储备的重大项目即将释放近千亿的环境治理市场。11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合肥市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27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部分行业国内领先,应用场景丰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