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
11月2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听取白云鄂博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新技术成果汇报,并就进一步推进该成果应用,促进开辟国内高质量修复矿山土地的有效途径,展开积极研讨。
包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晨阳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情况。他指出,白云鄂博铁矿排土场的生态修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然而,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探索,目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许晨阳说:“当我们最初接手这个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时,排土场几乎是寸草不生,荒凉的景象让人几乎失去了希望。在没有任何基础性设施、没有灌溉系统、也没有覆盖土层的情况下,传统的土壤修复手段根本无从谈起。”他表示,最初的修复工作多次遭遇失败,外界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面临这样的困境,许晨阳和他的团队决定采取创新的修复方式,寻找能够突破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
在多方考察和尝试后,包钢集团决定引入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利用特定菌种与土壤中的矿物质、重金属和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土壤的快速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许晨阳坦言:“这项技术的引入,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修复思路。我们开始相信,在最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力量,或许能改变矿山的生态面貌。”
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压力,包钢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修复。尽管此前的修复努力成效有限,但通过与神州汉邦合作,特别是在龙厚茹教授技术支持下,包钢集团首次实现了白云鄂博矿区排土场的有效绿化,并成功改善了生态环境。许晨阳表示,这一成效标志着生态修复工作的突破,成为包钢环保事业的亮点。
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厚茹介绍了白云鄂博铁矿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她表示,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包头市的阴山之北,地处海拔1650米的高原地带,属于典型的高寒干旱地区。当地气候特点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冬季寒冷漫长,极端低温可达到零下四十度,且昼夜温差极大,环境条件极为严苛。这些自然因素使得该地区的矿山排土场无法像其他地区一样通过常规的水土保持方法进行修复。而更为严重的是,排土场的土壤pH值高达10,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为矿山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微生物、矿物质,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要素治理的关键源头在微生物菌群。“禾神元”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的三株“地衣芽孢杆菌”均为功能性有益菌,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促植物生长、杀虫卵、抑病菌物质,尤其是“玉米素”,玉米素又称为天然植物细胞分裂素,极其珍贵,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极强,并将虫卵杀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目前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独一无二。
锡林郭勒发电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春晓介绍了京能集团生态修复实践成果。京能集团锡林郭勒发电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冰冻期超五个月,全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极寒干旱风沙等极恶劣环境导致了草场退化严重,加之粉煤灰是发电厂的主要固体废物,处理困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2021年引入“禾神元”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后,当年修复成原生态草原,多年生牧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22年整个生长期没施肥,没浇水,没管理,全凭自然条件生长,全都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100%全覆盖。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方案。
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表示,微生物技术未来将在生态修复、土壤治理、水治理及农业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贡献力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