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他山之石】从探索者到先行者撬动生物质能发展密码
土壤修复
编者案: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五道营村,三月的丰宁还沉寂在早春的些许寒意与单调,但穿梭在田间地头有淡淡的泥土清香,道路有序畅通,干净整洁,这样的生态对于以前的五道营乡难以想象。作为曾经的贫困地区,粗放式的养殖和畜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极大困扰,如今牛粪等农牧业废弃物有了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华电丰宁生物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为当地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粪污收集、秸秆进厂,干湿耦合制气,沼气发电,固肥生产,液肥还田”,这是丰宁项目一线员工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他们远离城市喧嚣,对每一个工艺流程精益求精,最终生产出具有杂菌少、腐熟度高、无草籽虫卵、无异味等优点的有机肥料,适合农家小院、经济农作物大棚等应用场景。从探索者到先行者,丰宁项目深耕生物质能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动生物质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火电、机械、新能源、电气、热控”,在来到丰宁之前,每个人的专业领域与生物质能相距甚远,生物质能在助力能源转型方面潜力巨大。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刘浩伟成为了最早一批的工作者,朴素的话语背后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勤奋工作态度,面对新的领域,他没有丝毫的慌张或不安。从新疆的戈壁滩到华北的深山,近十年的火电厂工作经历和六年的新能源建设开发经验,使他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思路。来到丰宁的第三个年头,刘浩伟实现了个人事业上的成功转型,也见证了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
丰宁的冬天寒风刺骨,驸马山下的项目现场,这群风雪中的守护人从未缺席,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考验的不只是身体,也是对意志力和自律性的挑战。90后小伙贾文浩负责现场运维和日常行政工作,值夜班期间需要巡视设备运行状态、排除故障、统计核对数据等等。当独立完成复杂结构的进料螺杆泵拆装工作时,他第一次感到和设备的心理距离更近了,而这些和平时的点滴积累密不可分。“我‘跨界’到生物质领域,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领导和同事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技术上的疑惑,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现场的“传帮带”作风形成了良性循环,年轻人们的肩膀变得更加宽厚,用青春和汗水扛起了责任。
放眼如今的丰宁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生物有机肥、固体微生物菌剂、土壤修复菌剂的多样化产品应运而生,“机遇和挑战并存”成为每一个丰宁员工奋斗历程的关键词。新兴产业的发展充斥着不确定性更孕育希望,他们不惧过往,不畏将来,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战新产业落地生根,从此有了厚度、温度和力度,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平台企业递交一份精彩的答卷。
对标先进、学习借鉴,主动思考谋划,促进工作高效开展。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