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第25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环保技术
第25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定于11月18-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会议主题: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精准管理。年会的主要内容包括:1)开幕式;2)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3)分会场研讨会;4)国际研讨会;5)成都市人民政府与院士专家座谈会;6)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洽谈会;7)环保管家技术交流会;8)墙报交流;9)环境科技成果展等。届时,来自中外大气环境学科的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等将出席会议。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2.知名院士作大会报告,特邀国内外大气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就大气环境科学、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等重大环境问题作特邀报告。
会议安排了34个分会场(包含2个国际研讨会)、1个座谈会、1个洽谈会和1个交流会。
1. 分会场:(1)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论坛;(2)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单;(3)移动源排放特征、大气效应与管理;(4)大气污染来源解析;(5)大气颗粒物观测与测量技术;(6)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与模拟;(7)PM2.5爆发增长化学组分急剧变化外场观测与实验室模拟;(8)大气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与理化性质;(9)大气颗粒物健康与毒理效应;(10)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11)污染条件下的大气新粒子生成和生长机制;(12)大气氧化性与二次污染;(13)对流层臭氧与光化学污染;(14)区域与城市臭氧污染防控;(15)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16)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与质控;(17)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18)大气污染遥感与应用;(19)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20)空气质量模式和大气成分资料同化;(21)大气环境量子化学;(22)非电烟气污染控制技术;(23)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24)等离子技术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25)等离子体催化环保新技术;(26)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27)电力行业污染排放及控制;(28)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与资源化;(29)大气环境管理和政策分析;(30)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1)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32)雾霾污染化学及其调控;(33)国际会场1-中日韩学会主办-大气重污染成因论坛;(34)国际会场2-中国-澳大利亚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交流论坛。
宣传推介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开展项目对接浅谈,围绕我国环保科技创新及应用进行交流和研讨。
邀请资深专家从方案编制、技术选择、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和应用实例以及重点行业排放特征、控制技术及其工程达标(验收)评估等方面给成都市重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环保负责人进行授课。
年会期间专门设置墙报交流区域,论文作者可墙报交流研究成果,墙报尺寸宽90cm×高120cm。
为鼓励优秀在校学生的研究成果,大会评选优秀学生演讲报告和墙报各10名,颁发证书。
2. 报到地点:成都市世纪城假日酒店(西楼)一层大堂(地址:成都市高新区世纪城路208号,电线.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参会人员自行前往报到地点。
会议接收论文详细摘要,摘要限制在A4纸1页之内;论文摘要发送至年会专用邮箱。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9月30日。
会议召开期间住宿安排在世纪城洲际酒店、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东楼、西楼)、维也纳国际酒店(成都环球中心新会展店)、星宸假日酒店。酒店提供的会议协议价格仅对本次参会代表有效,住宿费用自理。
参会代表可提前与住宿安排联系人联系预订酒店事宜,现场报到的参会代表以报到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住宿安排联系人:周雅丽,贾丹,周心语。
酒店各类房型数量有限,若无法满足参会代表要求,由会务组随机分配其他房型。
摘要: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汽车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发生积聚。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在大气中积聚后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目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大气中还有许多完全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涉及的卤烃和其它含氯和含溴的物质。除CO2、N2O和CH4外,《京都议定书》将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也定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IPCC)出版的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自1860年以来,由于CO2大量排放,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0.6±0.2℃,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将比1990年上升1.4~5.8℃,这一增温值将是20世纪内增温(0.6℃左右)的2-10倍,是近10000年中最显著的增温。
CO2捕集技术目前分为三类: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种方法有各自的有点和缺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