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央地多策齐出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迎风口
环保技术
“十四五”时期,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从部委到地方正积极布局,在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七大重点领域,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催化下,绿色产业有望持续开辟增长新蓝海。根据相关部署,2025年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环保设备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研发的烟气处理多相反应器应用在国内工业高浓度烟气脱硫领域,市场占有率近30%。公司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太极环保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落地400余套工程系统,应用于钢铁、火电、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每年可消耗钢渣150多万吨。
宁波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处副处长江汉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宁波正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分类分级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创建。同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企业梯队培育与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装备的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这不是个例。当前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正加快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政策部署将进一步加码升级。
12月20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文明确,将在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强化能效约束,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能效水平。
面向“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12月3日,工信部对外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在节能降碳方面,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在循环经济方面,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在技术变革方面,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变革。
与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同步,面向“十四五”时期,从部委到地方将进一步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地方也积极展开布局。例如,《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陕西将加快编制《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以绿色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是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壮大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既可以提升工业竞争力,也可以为交通、建筑、农业、通信等各行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
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7.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55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1%。
尤勇透露,“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围绕发展绿色环保技术装备、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三方面展开部署,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引导绿色消费,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
在业内看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举措,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精准支持,同时也要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一步要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形成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之间的联动衔接,形成分工合作、协同创新的生态链。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资金渠道,满足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霍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合创新水平,加大新能源产业、绿色能源技术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担保机制、实施投贷联动。瞄准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研发和运用风险性较高、项目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积极探索更为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式手段促进产融绿色发展合作,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的培育和应用。
在加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也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毛涛建议,立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防止一哄而起,对于不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地方应及时叫停项目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无序竞争。同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新的发展优势。(郭倩)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确定了被称为“引力盆地”的关键区域。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宇宙复杂引力动力学的理解,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塑造宇宙结构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试发掘区域位于古船南端。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在算力的支持下,东数西算、东数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开始布局新的赛道。
在阮祥燕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她身着蓝色手术服怀抱一名新生儿,对着镜头深情微笑。正是这名女婴的降生,让她有了“冻存婴儿之母”的称呼。
我科学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以下简称“CiPS细胞”)制备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