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长三角刮起绿色技术创新“旋风”
环保技术
“目前,长三角绿色低碳相关专利的年申请量,已经接近10万件,遥遥领先国内的其他主要地区,如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成渝地区等。”12月27日,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恒表示,不久前江苏大学在亚太创新论坛上发布了全国首个长三角绿色专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的绿色技术专利数量已超过全国发展的三分之一,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推出,更加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专利申请的增速。
“绿色技术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型技术,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技术领域,而是涵盖了利用现代科技全部潜力来实现环境优化目标的所有技术类别。”唐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绿色技术专利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表现。根据数据分析,绿色低碳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在本世纪初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纷纷在相关技术领域内展开密集创新,并且尝试在新能源、节能减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建立技术优势,从而抢占更多的话语权。
我国的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申请,在2010年之后才迎头赶上,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已经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碳中和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大,目前正是实现技术超越的绝佳时机。而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的有机结合,也必然会在整体上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发展机遇。”唐恒说道。
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的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长率,受政策影响明显,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都能引发一次专利申请的高潮。
以长三角为例,过去20年中呈现了几个显著快速提升的年份。2008年,我国实施专利制度改革,2008—2009两年出现了相关专利申请量的快速提升,长三角地区相关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1万件。2012年,清洁低碳技术被认定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也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年申请量迅速突破了2万件。之后,随着“十三五”和“十四五”计划的依次推出,其中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再次推动了长三角绿色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此外,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推出,更加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专利申请的增速。
江苏大学将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情况与环保产业增速发展做了趋势比较。分析表明,长三角环保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30%,而长三角的绿色技术专利数量则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
“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都是国内重要的产业聚集地,同样都是绿色专利申请数量领先的城市。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推动了区域内各个地市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这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乃至区域内城市的绿色产业转型,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唐恒说道。
从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析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绿色专利数量,占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比重,超过了60%,并且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长江经济带城市中,有15个城市来自长三角。
而长三角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引领作用,还体现在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与产业绿色转型的一致性上。基于2007年—2018年的相关产业分析,长三角区域城市产业绿色转型大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产业绿色转型领先的城市,在绿色技术专利的申请量上也都排名前列。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在绿色低碳专利发展特别是不同技术领域布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低碳专利,更加偏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也就是能够为企业快速带来短期市场收益的技术领域,其专利占比较高且增速较快。而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且预期收益不明显的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占比偏低,且增速缓慢。
“虽然‘双碳’目标给我们的各类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转型压力,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双碳’目标也同样是一种机遇。”唐恒认为,这些机遇来自于创新发展新理念的建立,它将会使企业意识到,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张 晔)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