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除油实验研究
超声波处理油泥
櫴櫴毷櫴櫴毷第43卷第10期2014年10月应用化工AppliedChemicalIndustryVol.43No.10Oct.2014櫴櫴櫴櫴櫴櫴毷应用技术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除油实验研究苏延辉1,王秀平1,刘敏1,王永军1,高波1,高迎新2(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摘要:针对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研究超声波洗脱除油技术的可行性,开展超声功率、频率、作用时间、温度、辅助药剂等因素对含聚油泥脱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300W,频率25kHz,温度45℃,0.5%投加量的十二烷基苯硫酸钠,作用时间60min等优化条件下,超声洗脱除油率仅为20%左右,超声洗脱技术效率低,经济效益较低,该技术针对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处理适用性较差。关键词:含聚油泥;超声波;除油中图分类号:TQ319;TQ09;TE9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206(2014)10-1928-02ExperimentalresearchoncrudeoilremovalfromoilysludgecontainingpolymerofoffshoreSoilfieldbyultrasonicSUYan-hui1,WANGXiu-ping1,LIUMin1,WANGYong-jun1,GAOBo1,GAOYing-xin2(1.CNOOCEnerTech-Drilling&ProductionCo,Tianjin300452,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AquaticChemistry,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Abstract:ThefeasibilityofcrudeoilremovalfromoilsludgecontainingpolymerofoffshoreSoilfieldbyultrasonictreatmentwasstudied.Theinfluencesoftheultrasonicpowerandfrequency,experimenttimeandtemperature,assistantdetergent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deoilingrateforoilsludgecontainingpolymerwasonlyabout20%withultrasonicmethodat300W,25kHz,0.5%sodiumdodecylsulfate,45℃for60min.ForoilsludgecontainingpolymerfromoffshoreSoilfield,itisinappli-cabilityfortechnologyinfeasibleandeconomydisadvantageous.Keywords:oilysludgecontainingpolymer;ultrasound;oilremoval海上S油田自2003年始采用注聚提高采收率技术,后经不断扩大井组,目前已形成规模化注聚,增油效果显著[1-2]。注入聚合物在采油井中有不同程度返出,造成油水处理难度增大,絮凝剂等化学药剂用量增加,造成在污水处理流程斜板除油器、气浮选器等设备中生成流动性较差的含聚油泥,影响设备处理效果及流程稳定性,并造成大量原油的浪费。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声流、微射流及超声自生振动引起的机械搅拌作用,可以降低含油污泥中污油黏度,减少污油对固体的粘附作用,有效加速固体表面的油污剥离。同时超声波还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王新强[3]、杨继生[4]、朱宏武[5]等分别针对含油污泥、油泥砂、油砂开展超声处理除油相关研究,在适宜的超声频率和功率、作用时间和温度的条件下,污油泥除油率均达90%以上,经济效益可观。针对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技术是否可行,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本文以海上S油田平台含聚油泥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洗脱除油技术思路和方法,分别进行超声功率、频率、作用时间、温度、辅助药剂等因素对含聚油泥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对于超声波洗脱含聚油泥可行性进行探索,为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的处理工艺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14-06-06修改稿日期:2014-06-1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作者简介:苏延辉(1982-),男,河南西平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博士,从事储层保护、油田化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电话:***-******31,E-mail:.cn第10期苏延辉等:海上S油田含聚油泥超声波洗脱除油实验研究19291实验部分1.1材料与仪器十二烷基硫酸钠、石油磺酸钠均为工业品;正己烷,光谱纯;含聚油泥样品,为平台污水处理系统气浮选器顶部油泥,呈胶凝状,流动性差。样品分析参考文献方法[6],结果表明,含聚油泥样品含水率为35.5%,含油率为15.8%,含有机聚合物46.8%,无机固体机杂含量为1.8%。KQ100DB超声波清洗器;InfraCalCH型水中含油分析仪。1.2实验方法1.2.1超声功率、频率、温度对含聚油泥除油效果 的影响 ( 1 ) 称取一定量的含聚油泥加入反应器 中,同时按油泥 ∶ 水为 1 ∶ 1 ( 质量比) 加入清水,选择 频率 25 kHz,功率分别为 100,200,300 W,进行超声 清洗并定时取样测定含聚油泥的脱油率。 ( 2) 称取一定量的含聚油泥加入反应器中,同 时按油泥 ∶ 水为 1 ∶ 1 ( 质量比) 加入清水,选择功率 300 W,频率分别为 25,50,100 kHz,进行超声清洗 并定时取样测定含聚油泥的脱油率。 ( 3) 称取一定量的含聚油泥加入反应器中,同 时按油泥 ∶ 水为 1 ∶ 1 ( 质量比) 加入清水,选择功率 300 W,频率为 25 kHz,初始温度分别设定为 25,35, 45 ℃ ,进行超声清洗并定时取样测定含聚油泥的脱 油率。 1. 2. 2 辅助药剂对含聚油泥超声除油效果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的含聚油泥加入反应器中,同时按油 泥 ∶ 水为 1 ∶ 1( 质量比) 加入清水,选择功率 300 W, 频率为 25 kHz,初始温度设定为 45 ℃ ,分 别加入 0. 05% ,0. 1% ,0. 3% ,0. 5% 投加量的辅助药剂石油 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超声清洗 60 min,取 样测定含聚油泥的脱油率。 2 结果与讨论 2 . 1 超声功率、频率、温度的影响 图 1 为超声功率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 图 1 超声功率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 Fig . 1 Influence of the ultrasonic power on the deoiling ratio 由图 1 可知,在固定超声频率为 25 kHz 情况 下,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含聚油泥的脱油效果也明 显增加,主要由于功率的增加提高超声波的声场强 度和空化效果,但相对于常规的油泥砂或罐底油泥, 含 聚油泥洗脱效果较低,主要与含聚油泥中弱亲水 性 的疏水缔合聚合物与石油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 能 力有关。 图 2 为超声频率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 图 2 不同超声频率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 Fig . 2 Influence of the ultrasonic frequency on the deoiling ratio 由图 2 可知,在固定超声功率 300 W 不变情况 下,频率的增加并没有提高脱油效果,低 频 ( 20 ~ 30 kHz) 时具有低的空化阈和高的空化强度,比较中 高频的密集的、低能量的气泡,低频超声将产生尺寸 更大、能量较高的空化气泡。 表 1 为温度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 果。 表 1 温度对含聚油泥脱油效果的影响 Table 1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oiling ratio 温度 / ℃ 脱油率 / % 25 13. 75 35 15. 63 45 16 . 88 由 表 1 可 知,在 超 声 功 率 为 300 W,频 率 为 25 kHz 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含聚油泥脱油效率 增 加,温度的提高有助于原油黏度的下降,增大油水 接 触面积,最终提高油泥的脱油效率。 2 . 2 辅助药剂的影响 含聚油泥主要源于返出聚合物与絮凝剂等药剂 反应或发生交联,形成凝胶过程中吸附大量原油造 成的,胶结强度大且流动性差,因此需要通过添加辅 助化学药剂,改善含聚油泥在水中的分散性,提高其 在水中溶解性及流动性,最终增加脱油效率。 为了进一步评估超声洗脱除油效果,本实验选 取了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在相同条件下油泥中投加 不同浓度的辅助药剂,考察不同药剂及投加量对超 声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2。 ( 下转第 1934 页) 1934 应用化工 第 43 卷 子与 H 2 O 2 形成 Fenton 体系; 当 pH 大于 FeOOH 的 零点荷点时,FeOOH 表面带负电,碱性品红因静电 力被 FeOOH 吸附,吸附的碱性品红再与 H 2 O 2 分解 生成的·HO 发生反应降解。 参考文献: [1] Montserrat Péreza,Francesc Torradesa,Xavier Domène- chb,et al . Fenton and photo-Fenton oxidation of textile effluents[J]. Water Research,2002,36 ( 11 ) : 2703- 2710. [2] 林辛. 非均相 Fenton 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的技术研究 [D].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2010. [3] Joonseon Jeong,J eyong Yoon. Deco lorization of dye with i- ron oxide catalysed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J]. Journal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2003,1( 1) : 31-36. [4] 朱佳裔,沈吉敏,陈忠林,等. FeOOH / H 2 O 2 体系去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