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赵树山打破国外封锁攻克技术难题
超声波处理油泥
“实验室的知识是一个故事,为此不是每个成果都适合产业化。”而他20余年专注于“编纂”同一个故事,如今这个故事不但变成了现实,让我国产量下滑(低产)的油井实现增产,而且填补了国内大功率超声波采油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个掌握大功率超声波采油技术的国家,让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他就是哈工大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教授赵树山。
“作为高校教师,选项目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只有造福社会的技术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上世纪90年代我国遭遇大功率超声波采油技术封锁,本着填补国家空白,为国家做贡献的出发点,我们便组建了研发团队。”赵树山说出了创业初衷。
“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需要实验室、研发团队和资金等助力,而学校当时没有这笔经费,我便想起与企业合作。1998年,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等3家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了哈尔滨兰德超声设备有限公司,从那时起我的团队便承担起超大功率超声波油水井增产增注项目研发与攻关。”赵树山说,利用超大功率超声波增产石油采掘不是一项简单的运用,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将地面上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树山带领团队一面从极少的资料中寻找答案,一面奔波于全国各大油田进行矿场试验。超大功率超声波油井增产技术属于能源环保战略性产业项目,2007年哈兰德承接了国家“863”攻关项目,并于2011年成功获得验收。“国外认为低于3个毫达西不适用此项技术,我们联合学校力学、石油工程等12个专业专家,经过10年研发,解决了包括电源在内的5大关键技术,使这项技术在低于0.1毫达西的情况下仍适用。所谓毫达西,通俗讲是1分钟单位面积渗透的量。”赵树山骄傲地说,采用该技术对单口油井施工作业2年后增产率超过30%以上,有效期维持90天以上,作业成功率超过80%,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863”滚动发展项目,为了助力该项目高速发展,2016年7月,兰德公司与哈尔滨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天琪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及技术团队共同成立了哈尔滨龙声科技有限公司,赵树山也成为龙声公司股东。新公司新气象,赵树山说,“厂房和办公区更宽敞了,现在资金充裕了,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现在心里可有底儿了!”记者在与赵树山交流中,数次被油田邀约的电话打断。“目前,我们已中标2个采油厂,以我们现有规模,这2个采油厂都做不完。”据赵树山介绍,一个采油厂就有1000口井,龙声公司目前共10台车、10套设备,1套设备可以用于100口油井,每口井就有10万元的收益,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赵树山团队将在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功率超声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功率超声污油泥处理、防垢解堵、先进水处理及特殊领域应用技术等。同时,龙声公司正不断拓展国内及海外业务,目前已与上市公司——华油能源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